.
[按语]
儿子在美国做生意3年了,成了美国通,混得还不错。去年,儿子邀请我去美国一趟,他埋单。儿子在家时不太会照顾自己,平常有些邋遢,这3年,他屋子里可能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吧?我一直很担心他,便决定去美国看看
邋遢儿子变绅士
作者: 彭波
儿子在美国做生意3年了,成了美国通,混得还不错。去年,儿子邀请我去美国一趟,他埋单。儿子在家时不太会照顾自己,平常有些邋遢,这3年,他屋子里可能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吧?我一直很担心他,便决定去美国看看。
下飞机后,儿子开车接上我,直奔他的住处。我发现,儿子开车非常绅士,不急不躁,不像在家时那么鲁莽。路过一个超市时,儿子说要去给我买点好吃的,却没在超市门前停车,而是拐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才把车停下来。
“在超市门前停车多么方便,为什么要停这么远?”我有些疑惑。
儿子说:“超市门口虽然能停车,可来来往往的人和车比较多,别人都不会在这停车。我怎么好违反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呢?”
进了超市,儿子开始疯狂买东西,直到填满了购物篮才罢手。走的时候,儿子看见了一顶帽子,随手戴到头上。付款后才想起戴着的帽子还没有付款,急忙回去把帽子放到原处。
到了儿子的住处,我进屋一看,屋子里摆设得整整齐齐,还铺着地毯。我惊奇地大声叫道:“你的屋子这么干净?”儿子吃惊地看着我:“这还算干净?你是没看到女同胞们的房间,躺在地上就能睡觉。”
正说着,儿子手机响了。他的一个朋友吃了餐馆的食物闹肚子,他要过去看看,顺便去找那家餐馆的老板。儿子回来时,我问他朋友的情况怎么样,儿子说,已经没事了。原来,在美国,食品的保质期都有严格规定,像面包如果当天超过16时卖不掉的,就不允许再卖了。许多餐馆在15时就会把面包发放给那些吃不上饭的人。儿子的朋友就是吃了这种面包闹肚子的。这次“面包事件”发生后,面包店老板不但赔礼道歉,还赔偿了儿子朋友的损失。我暗自想,倘若在国内,这可能属于“好心没好报”吧?
我正要评论这件事,门铃突然响了。原来是洗衣店的人来了,洗衣店的人在儿子衣服的口袋里发现10美元,正好路过这儿,就把钱捎过来了。
到美国第一天,就令我印象深刻。邋遢儿子在这里变成了绅士,看来,环境熏陶的作用真是不可小觑。
(作者简介:彭波,男,笔名自若,生于1962年,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)
[按语]
众人合围,生日歌在嘈杂的候车室回荡。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送行时、在众人面前掩面啜泣。这一切,都是因为来自大洋彼岸的他们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
一缕头发
作者: 杨凡
众人合围,生日歌在嘈杂的候车室回荡。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送行时、在众人面前掩面啜泣。这一切,都是因为来自大洋彼岸的他们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。
3年前的那一幕时常在我脑海里重现。
2013年暑假,我因事留校。借着学校某国际文化社团社员的身份,出于锻炼口语的目的,我揽下了陪伴一批刚落地冰城的美国“驴友”游历半月的重任。 他们来得正是时候,彼时的哈尔滨正处在一个迷人的季节:索菲亚教堂前喷泉跳跃、松花江上碎金斑驳、中央大街夜色迷离……浓郁的东方风情让美国朋友流连忘返。
中秋节吃月饼、去日租房做米酒汤圆,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了中国美食文化的魅力。
适逢我所在的社团纳新,出于让美国朋友体验校园生活的考虑,我们邀请他们前来助兴。他们一到,便立即引爆现场。艾迪生随性起舞、兰尤擅弹唱、迪安爽朗洒脱……每一个都让人如此印象深刻。 临别的前一夜,大家互赠礼物和拥抱,别情无尽蔓延。离别的当天恰好是我的生日,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:众人齐唱生日歌,自恃泪点颇高的我,在候车厅情绪失控。
在这群人中,阿曼达是较为特别的一个。她温和爱笑,但在我与她的沟通中却有过一些摩擦。她非常反感我带路时闯红灯;吃饭时,我表示要尽地主之谊,她一再坚持AA制;出游时,我偶尔因事迟到,她会表现出沉默和不快。 但就是阿曼达,在临别的前一天下午,带我走进哈市一家相当美式、名叫“奶与蜜之地”的咖啡厅。她翻着照片,向我讲她的家庭、校园生活和成长经历。氤氲的咖啡香气、温暖的午后阳光,一如她脸上从未化开的浅笑。
在转机离开中国前,阿曼达给我寄来两封信。应我之请,一封信内附有她的一缕头发。
年少的时候不免幼稚,现在想来却滋味颇多,恰如那家咖啡馆的名称,回忆满含香甜。3年已过,抽屉的信笺日益泛黄,但总有些东西历久弥新。我只盼着有机会能把这缕头发亲手还给她。
远方的朋友,愿岁月无恙,各自为安。
(作者简介:杨凡,黑龙江大学毕业,热爱旅游文化,现为媒体记者。)
[按语]
2014年5月底的一天,国际部的同事小周打来电话,说美国的小艾来中国了,想要见我。我当时在宁夏挂职,回不了北京,就跟小艾解释。
听小周讲,小艾特兴奋,说这次访华他是正式团员,而不是随团工作人员。小艾还特别提到,前一年我们访美期间,我作为团长在他们领导面前对他真诚而充分的表扬,在他的位阶提升中起了重要作用
小插曲引发大话题
作者: 康国明
2014年5月底的一天,国际部的同事小周打来电话,说美国的小艾来中国了,想要见我。我当时在宁夏挂职,回不了北京,就跟小艾解释。
听小周讲,小艾特兴奋,说这次访华他是正式团员,而不是随团工作人员。小艾还特别提到,前一年我们访美期间,我作为团长在他们领导面前对他真诚而充分的表扬,在他的位阶提升中起了重要作用。
呵呵,想起来了,那次访美期间,我跟小艾还真没少展开面对面的“思想交锋”。看来效果还不错,既交流了看法,增进了友谊,甚至还“培养了干部”!
那是2013年10月下旬,我带一个团去美国访问。
这是团中央、全国青联和美国青年政治领袖理事会之间的一个交流项目,自1979年双方正式交往后延续了30多年,从未中断过,双方都很重视。
美方接待负责人正是小艾,他做过奥巴马竞选团队的新闻干事。从日程就能看出来,美方一直都很用心地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“新闻自由、三权分立”等优越性。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我们结束美国之行的那一天,记得是11月1日,我们按计划准备从洛杉矶回国。10点半应该到达机场,可那时我们还堵在离机场几公里远的路上———头顶,警用直升机左盘右旋;身边,警车响着警笛呼啸穿梭。事后才知道,当地时间9时20分,洛杉矶国际机场第三航厦发生了枪击案。地陪小伙子非常热心,不断通过他在机场工作的朋友打听小道消息,以此缓解我们的焦虑。小艾却发火了,满脸通红、口吐飞沫地大声训斥洛杉矶地陪,不允许他擅自发布信息。看在眼里,我向小艾做了理解性表态,利用登机前的空隙,还跟小艾进行了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,重点谈了“新闻管制”的话题。我说,如果站在局外,一定会说你刚才是在进行“新闻管制”。毫无疑问,地陪不断传递小道消息可以缓解大家的情绪,但他提供的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是需要甄别的。我对你当时批评地陪是理解甚至赞赏的,因为你代表的是秩序管理方,要对信息发布渠道和权威性负责。换一个视角,比如治理一个国家,比机场枪击案这样的事情要复杂很多,如果任由小道消息在社会上满天飞,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?从程序上对小道消息的真实性、有效性甄别把关,并没有错。
我还跟小艾讲,“三权分立”的故事这次也遭遇了“绯闻”:美国国务院关门了,很多原定的会见临时调整甚至被取消。我调侃说,本来挺不错的一个国家,治理成这个样子,你们也要反思一下。小艾低着头,嘴唇紧闭、眉头紧锁,对我的话肯定也不是、否定也不是。那个有趣的表情,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。
小艾年轻,很有上进心,是一个思维敏捷、态度严谨、责任心很强、办事效率高的人,我是把他作为朋友来处的。我跟小艾还有个约定,说等全国青联招海外委员时,我一定积极推荐他!
(作者简介:康国明,中国青旅集团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,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。2013年访美时任团中央办公厅主任。)
评论